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DRG/DIP2.0版本分组方案正式发布,医疗机构如何应对?
DRG/DIP2.0版本分组方案正式发布,医疗机构如何应对? 来源:望海康信官微       发布时间:2025-01-07



随着《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步入收官之年,7月23日,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2.0版分组方案并深入推进相关工作的通知》,并召开《DRG/DIP2.0版分组方案新闻发布会》,就业内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回应,这一里程碑式的发布标志着DRG/DIP改革在不断优化中前行,也表明这场自上而下、重构行业逻辑的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



面对支付方式的深刻变革,医疗机构唯有深刻理解并适应新医保支付体系下的运营规则,从优势病种入手,建立长期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聚焦核心竞争力与特色病种管理,优化病种结构,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建立专病资源消耗标准,选择性价比高的服务、药品和耗材等,才能推动医院向更优质、规范、高效的运营管理模式转变。


一、关注疾病诊治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DRG2.0版分组方案是DRG付费理论与我国医保实践充分融合的产物,充分吸纳了地方医保部门、医疗机构及(学)协会近万条意见建议。方案对重症医学、血液免疫、肿瘤、烧伤、口腔颌面外科等13个关键学科进行了重点优化,以及联合手术、复合手术问题进行了优化完善。


升级后的DRG分组方案基本结构包括26个主要诊断大类(MDC)、409个核心分组(ADRG)和634个细分组(DRGs)。核心分组较上一版增加33组,细分组较上一版增加6组,较之前版本均有显著扩充,更加适应临床实际需求与医疗技术的发展。


DIP2.0 版病种库则是遵循基于客观、科学聚类、易于比较等原则优化而成,包含9250组国家核心病种目录,与1.0相比,减少了2033组,集中度得以提升,调整3471组,其中因相关手术进行调整558组。另外,针对临床反映的DIP1.0版病种库中缺少肿瘤基因治疗、分子治疗、免疫治疗以及部分放射治疗等情况,DIP2.0版病种库根据实际数据增补了对应病种,分组更加精细,覆盖更加全面。


分组方案的不断优化引导医院更应关注疾病的诊治能力而非编码技巧。也表明了,在支付制度改革这条路上,医保局作为买单方与医疗机构站在同一战线,目的都是通过制度改革引导医疗行为回归,只有作为医疗产业终端的医疗机构行为规范了,整个医疗产业才能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二、建立病种分类管理,规范医疗行为


DRG/DIP2.0分组方案分组更加完善及合理,但并不意味着医院的亏损会减少。因为我们目前实施的DRG/DIP支付方式是总额付费的DRG/DIP,在有限的医保资金下,数量的增长势必会带来单价的贬值。医疗机构最重要的任务是用好DRG/DIP工具,在医院内部对病种进行分类管理和落地规范化、标准化的医疗行为,具体的做法包括:


1、医疗机构应通过病例数、权重(以及是否重点病种)、盈亏等建立多维的病种评价模型,对医院的病种进行全面画像,形成清晰的病种管理地图,针对不同类型的病种制定差异化的管理策略。


2、针对需要提升效率的病种,以大数据的方法形成疾病严重程度和资源消耗的标准体系。事前,形成每一个病种的药耗标准,检查检验标准、医疗服务标准;事中,关注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临床诊疗全流程,进行医护端资源消耗智能辅助;事后,对临床诊疗流程的规范性和资源消耗分析评价,持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优化绩效考核方案,建立正向激励


“医保扣医院、医院扣医生”这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模式在医疗机构并不少见。本次医保局《通知》还提出,医疗机构不得将DRG/DIP病组(病种)支付标准作为限额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或与绩效分配指标挂钩。国家医保局鼓励各地根据基金结余情况向定点医疗机构预付1个月左右的预付金,以缓解医疗机构资金压力。


DRG/DIP支付改革是一种价值导向下的改革,在DRG/DIP预付制下,医疗机构的收入总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种权重,使得医疗机构有强烈动力控制医疗成本,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医疗机构应围绕“价值医疗”构建绩效激励方案,与“价值医保”协同,发挥支付制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的作用:


1、将医院学科发展与运营精细化进行充分结合,基于学科发展地图、科室运营地图与病种运营地图制定绩效方案,建立符合双D时代下医院发展逻辑的绩效考核方案。


2、工作量度量要体现各类岗位的管理目标和专业特点,遵循“岗位匹配”的绩效考核原则,跳出纠结细节问题的项目思维,增强绩效方案在具体场景下的适用性。


3、强化大盘总控逻辑,强化成本控制力度,匹配医院发展战略,落实“两个允许”,破解医院薪酬制度改革难题。


综上所述,面对DRG/DIP2.0时代的到来,医疗机构需积极应对,从提升疾病诊治能力、建立病种分类管理、优化绩效考核方案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在变革中抓住机遇,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文章版权归望海康信(北京)科技股份公司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小编。
联系方式
  • wanghaikangxin@viewhigh.com
  • 010-67013978 010-67168665
  • 010-66410008
  • 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45号雍贵中心D座9层
版权所有:望海康信(北京)科技股份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285号

京ICP备13014106-1号